-
【2022年中山招商】中山 “东承西接”:深中通道驱动 万亩工业园腾挪发展空间
中山 “东承西接”:深中通道驱动 万亩工业园腾挪发展空间 一、战略布局:对接深圳与产业腾挪 随着深中通道建设加速,中山市提出 “东承西接、南联北融” 一体化战略,重点推进与深圳的产业协同。2022 年,全市 23 镇街全面启动低效工业园改造,计划 5 年内拆除整理土地 10 万亩,打造 20 个连片万亩主题产业园,其中翠亨新区、火炬开发区作为 “东承” 桥头堡,重点承接深圳电子信息、智能装备产业外溢。截至目前,已启动改造项目 56 个,释放产业空间 3 万亩,引进深圳投资项目 28 个,总投资超 200 亿元。 二、深中产业走廊:精准招商与载体建设 中山组建专业化招商队伍,针对深圳 “20+8” 产业集群,制定 “靶向招商” 清单。2022 年一季度,成功引进某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,投资 50 亿元建设生产基地,预计年产值超 80 亿元,70% 产品供应深圳车企。同时,建设深中产业拓展走廊示范园区,配套建设标准厂房 100 万平方米,提供 “租金三年减免、税收地方留存返还” 等政策,吸引中小企业落户。 三、交通与营商环境:打通融合壁垒 交通方面,深中通道预计 2024 年通车,中山同步推进地铁 18 号线南延线、深中城际等配套工程,实现 30 分钟直达深圳前海。营商环境方面,推出 “深中政务通办” 2.0 版,实现 100 项政务服务 “跨城通办”,企业设立时间压缩至 1 天。2021 年,中山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 15%,其中来自深圳的投资占比超 40%。 四、未来愿景:成为湾区产业协作标杆 中山目标通过 5 年努力,建成大湾区产业协同发展示范区,实现 GDP 突破 6000 亿元,工业总产值超 1.2 万亿元。重点培育 5 个百亿级产业集群,形成 “研发在深圳、生产在中山” 的跨区域产业链格局,成为珠江东西岸融合发展的关键节点。
2022-01-18
-
【2012年】【中山招商】加拿大本拿比市政府代表团 2012 年访问中山纪实
加拿大本拿比市政府代表团 2012 年访问中山纪实 一、友好城市深化合作:2012 年中山招商引资新契机 2012 年,中山市与加拿大本拿比市正式建立友好城市关系满一周年之际,加拿大本拿比市政府代表团一行 19 人应邀访问中山,开展为期 3 天的友好合作交流。此次访问旨在落实《中山市招商引资工作机制》(2002 年发布),通过深化国际友城合作,推动跨境投资与产业园区建设。代表团重点考察翠亨新区规划馆、火炬开发区临海工业园等平台,并与中山市招商局、外经贸局达成多项合作意向,为两地经贸往来注入新动能。 二、访问行程与合作对接 友好城市关系升级 中山市领导与代表团举行会谈,回顾 2011 年 9 月签署友好城市协议以来的合作成果,包括 2012 年暑期中山学生交流团赴本拿比市学习英语,以及同年 8 月中山市代表团向本拿比市赠送醉龙雕塑等文化交流活动。双方约定建立定期互访机制,计划 2013 年组织本拿比市企业家代表团回访中山,实地考察投资环境。 2. 产业园区实地考察 翠亨新区:代表团参观翠亨新区规划馆,了解该省级新区(2012 年获批)的 "一区三中心" 战略定位(高新技术集聚区、创新中心、产业中心)。规划馆展示了新区在装备制造、健康医药等领域的产业布局,重点推介深中通道通车后的区位优势。 火炬开发区临海工业园:代表团考察国家火炬计划装备制造产业基地,参观中船(中山)基地、广机海工等企业,了解园区在新能源、新材料领域的发展成果。该工业园 2003 年启动建设,已形成 28000 亩产业集群,年工业总产值超 500 亿元。 三、文化交流与历史寻根 孙中山文化传承 代表团首站拜访孙中山故居,向孙中山铜像敬献花篮,参观故居纪念馆,深入了解中山作为孙中山故里的历史地位。本拿比市长表示,孙中山精神是连接两地华人的文化纽带,未来将推动两市共同举办孙中山主题纪念活动。 2. 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 在西区长洲村黄氏大宗祠,代表团观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醉龙舞表演。醉龙舞起源于明代,融合南拳、醉拳技艺,2008 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遗扩展名录。表演结束后,代表团成员亲自体验醉龙舞步,品尝传统栾樨饼,感受中山独特的民俗文化魅力。 四、经贸合作与未来展望 跨境投资意向 本拿比贸易委员会、加拿大出口中心等机构与中山市招商局对接,重点探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、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合作。中山市外经贸局介绍,2012 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 49.4 亿美元,其中侨资占比超 60%,欢迎本拿比企业参与翠亨新区 "工改" 项目,共享产业升级红利。 2. 教育科技合作 双方达成教育合作备忘录,计划 2013 年启动 "中山 - 本拿比青少年科技交流计划",组织两地学生互访。本拿比市教育局负责人表示,将推动本地高校与中山火炬开发区共建产学研基地,促进科技成果转化。 五、战略意义与后续影响 友城合作典范 此次访问是中山 "以侨为桥" 推动国际合作的缩影。截至 2012 年,中山市已与 5 个国家建立友好城市关系,通过 "政策解读 + 实地考察 + 项目对接" 模式,累计吸引侨资项目超 2000 个。 2. 文化输出新路径 代表团成员参与 "海外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" 活动,与中山学生共同制作醉龙模型。本拿比中山同乡会负责人表示,计划在当地举办 "中山文化周",通过非遗展示、粤剧表演等形式弘扬岭南文化。 3. 区域经济联动 双方约定建立 "粤加经贸合作联络办公室",重点推动本拿比市农产品(如三文鱼、蓝莓)通过中山港口进入中国市场,同时支持中山家电、灯具企业拓展北美渠道。2013 年,本拿比市组织首批 5 家企业参加广交会,达成意向成交额 1500 万美元
2012-10-11
-
【2012年】【中山招商】广东省侨联代表团 2012 年出访澳新及阿联酋经贸合作纪实
广东省侨联代表团 2012 年出访澳新及阿联酋经贸合作纪实 一、出访背景与战略目标 2012 年,广东省侨联代表团围绕 "深化海外联谊、促进经贸合作" 主题,赴澳大利亚、新西兰及阿联酋开展为期 15 天的访问活动。此次出访旨在落实《粤港合作框架协议》年度重点工作,通过加强与海外侨团的联系,推动广东省民营企业 "走出去" 战略实施,重点考察海外产业园区建设,拓展跨境投资合作新路径。出访期间,代表团与澳、新、阿联酋的 8 个侨团建立定期联络机制,计划在广州举办 "海外侨商投资峰会",吸引更多侨资参与广东产业园区建设。 二、访问新西兰:构建侨胞交流新平台 侨团联动深化乡情纽带 代表团在奥克兰与新西兰广东同乡会等 12 个侨团负责人举行座谈,详细介绍广东省 "调结构、促转型" 的经济发展战略,就海外侨胞关心的子女教育、侨胞权益保护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。期间,代表团重点推介了广州南沙新区、深圳前海合作区等粤港澳合作平台,鼓励侨胞参与家乡产业升级。 2. 文化交流助力侨胞融入 访问期间,代表团出席新西兰华人青年商会成立仪式,倡导海外侨团在传承中华文化的同时,积极融入当地社会。活动中,代表团向新西兰潮人同乡互助会赠送《广东华侨史》编纂资料,推动海外侨胞参与家乡历史文化建设。 三、澳大利亚:推动经贸合作机制化 新侨组织成立与战略布局 在悉尼,代表团出席澳大利亚广东联谊会成立揭牌仪式,该会由粤籍侨胞发起,首批吸纳会员企业 120 余家。代表团建议新成立的侨团建立 "双轨发展" 机制:既要服务在澳粤籍乡亲,又要吸纳不同背景的华侨华人,为社团发展注入多元活力。 2. 产业园区建设经验交流 代表团考察了悉尼科技园区,与当地华商探讨 "粤澳合作产业园" 模式,提出在澳大利亚建设 "广东智造产业园" 的初步构想,重点发展新能源、电子信息等产业。此外,代表团与澳大利亚潮汕总会签署《经贸合作备忘录》,计划推动 50 家广东企业入驻悉尼跨境电商产业园。 四、阿联酋:开拓中东市场新通道 建材产业园区实地调研 代表团冒着 40℃高温考察沙迦中东中国建材批发中心,该园区由阿联酋广东商会于 2010 年投资建设,已吸引 80 余家广东建材企业入驻。代表团对园区 "前店后仓" 的运营模式给予高度评价,建议进一步拓展非洲市场辐射能力。 2. 商会建设与区域合作 在迪拜,代表团与阿联酋广东商会举行座谈会,该商会成立两年来已建成服装、手机等五大专业市场,带动 1200 家广东企业进入中东市场。代表团提出 "三个强化" 发展建议:强化商会桥梁作用、强化粤商精神传承、强化区域协同发展,助力广东企业在中东构建 "一带一路" 支点。 五、出访成果与后续影响 合作机制初步建立 此次出访推动广东省侨联与澳、新、阿联酋的 8 个侨团建立定期联络机制,计划在广州举办 "海外侨商投资峰会",吸引更多侨资参与广东产业园区建设。 2. 文化交流长效化 代表团向海外侨团赠送《广东华侨史》编纂资料,推动《广东华侨史》海外征集工作,计划启动 "海外侨胞口述史" 项目,进一步凝聚侨心侨力。 3. 产业合作实质性突破 出访期间,广东省侨联与澳大利亚潮汕总会、阿联酋广东商会达成三项合作意向:共建悉尼跨境电商产业园、推动迪拜 "广东智造产业园" 选址、设立新西兰粤商投资服务中心。
2012-10-11
有想补充的信息?点我投稿

- 联系我们
- 企业入驻
